不久前召開的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重指出,要積極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閑置農房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機制,充分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與活力。農村的文化、土地、房屋等資源,常常處于“沉淀、閑置、沉睡”的狀態,怎樣激活這些資源,賦予它們新的功能和價值,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自2023年11月起,筆者擔任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上蔣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親身經歷了該村從“后進村”轉變為“先進村”的蛻變過程,深刻體會到優化布局、合理利用、招引產業以及開展社會合作對于盤活鄉村資源的重要意義。

優化布局是提升村莊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科學合理的規劃能夠進一步整合村莊空間,解決資源浪費和功能重疊的問題,進而激發鄉村發展的綜合效益。以上蔣村為例,以農村文化禮堂為核心,將便民服務中心、零廢生活館和老年食堂等場所進行有機串聯,實現了資源的重新分配和功能的精準匹配。經過系統規劃,原本閑置的農房被改造成公共服務設施,村莊環境從雜亂無序變得整潔有序。這種科學的布局,不僅讓村民能夠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務,還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合理利用是鄉村資源配置的關鍵所在,更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徑。上蔣村通過盤活閑置資產,以普惠的方式滿足了“一老一小”的需求。比如,老年食堂為老人提供了用餐和休閑的場所,“四點半學堂”解決了兒童課后托管的難題。與此同時,零廢生活館和健身房等設施,不僅引導村民踐行綠色生活理念,還豐富了鄉村的生活場景。通過精準把握民生需求,這些閑置資源得以高效轉化為公共服務,既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大大提高了鄉村的吸引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盤活鄉村資源的關鍵環節。上蔣村以“美食 + 直播”作為雙產業鏈,充分挖掘本地的資源優勢。一方面,美食產業通過改造閑置農房,打造出天空之城露營基地和幸福小吃街等特色項目,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還為村集體帶來了每年80余萬元的經濟增收。另一方面,村播經濟讓普通村民成為了“新農人”,通過直播平臺推廣本地特產,成功打響了鄉村品牌。這種模式有效地整合了鄉村文化和現代技術,既創造了經濟價值,也為鄉村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動力。
社會合作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能夠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和力量來彌補鄉村發展的短板。上蔣村以文化活動為紐帶,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共同舉辦“上蔣村晚”等節慶活動,增強了村莊的文化氛圍。同時,在外優秀人才積極參與,通過資金捐助和資源整合,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合作不僅吸引了外來游客和資金,還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形成了鄉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上蔣村的實踐充分表明,優化布局、合理利用、招引產業和社會合作是盤活鄉村沉睡資源的有效途徑。通過科學規劃和多方參與,村莊從資源閑置的狀態轉變為充滿活力,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未來,鄉村振興仍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結合鄉村特色,凝聚多方的智慧和力量,推進資源的精準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繪就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畫卷,打造出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