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清晰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內,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的工作思路與重點任務。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的印發接受了媒體采訪,并對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工作極為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也明確要求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特別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資源環境不斷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但同時也要看到,部分地區仍存在農業資源過度開發、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農業廢棄物利用率不高、農業面源污染較重等問題。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及中央關于鄉村全面振興的各項部署要求,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資源利用高效集約、產業模式低碳循環、鄉村環境生態宜居,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客觀要求。
問: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總體思路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具體目標?
答:《指導意見》指出,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扣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以加強農業資源集約利用、投入品減量增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重點,強化科技集成創新,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農業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機制,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的資源環境保障。
到2030年,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將明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產地環境保護水平持續增強,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農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鄉村生態振興有效推進。到2035年,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將顯著提高,綠色生產方式基本形成,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農業產地環境得到全面改善,農業產業發展循環暢通,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生態振興邁上新臺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問: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需要把握哪些原則?
答:近年來,各地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因地制宜探索適合不同區域、不同生態類型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實踐證明,在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生產生態協調。要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合理開發和保護利用資源,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農業生產全過程,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實現增加供給、提高收入、保護生態的有機統一。
二是堅持增產增效并重。在推動農業穩產增產的基礎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降低水土資源過度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創新、集成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攻克突出問題短板,因地制宜探索適合不同區域、不同生態類型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
四是堅持政府市場協同。要發揮政府在規劃編制、市場監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等的積極性,實現目標同向、力量共聚、措施協同。
問: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有哪些重點任務?
答:《指導意見》從促進資源節約和投入品減量使用、促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農業生態系統穩定多樣、促進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等4個方面,提出了10項重點任務和措施。
一是促進資源節約和投入品減量使用。包括加強耕地資源保護利用、促進農業用水節約高效、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等3項重點任務。重點是要加強耕地管理,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推進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推進化肥控量增效、農藥減施增效、地膜科學使用、飼料獸藥使用減量增效。
二是促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包括加強畜禽糞肥還田利用、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加快農村生活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等3項重點任務。重點是推進源頭減量、推動就地就近科學還田;推進秸稈還田利用,推動秸稈離田利用,提升管理水平;推進就地消納,推進多元處置,完善運行機制。
三是推進農業生態系統穩定多樣。包括推進重點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提升農業生態價值等2項重點任務。重點是推動長江流域農業生態修復,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加強黃河流域農業生態保護,強化黃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提升農業生態價值,推動農業節能降碳,創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技術體系,提升農業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四是促進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包括推行綠色循環、發展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等2項重點任務。重點是推進綠色循環技術采用,推進種養結合,推進糧草兼顧,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推進生產生活有機聯結循環。加快促進加工減損增值,促進流通降本增效,促進質量安全水平提升。
問:如何確?!吨笇б庖姟仿涞匾娦??
答:重點從五個方面加強保障。
一是加強統籌協同。要強化工作統籌,建立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推進機制,組織制定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定期跟蹤調度。細化工作舉措,強化部門協同,加強資金統籌,明確“路線圖”、“時間表”。
二是加強監測評價。要完善標準體系,健全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鼓勵地方探索制修訂一批相關標準。構建監測體系,開展新一輪農業資源區劃前期研究,健全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開展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監測評價。加強技術指導,支持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開展聯合攻關。
三是強化政策引導。要統籌利用現有項目,加強項目資金傾斜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設專屬綠色信貸產品和耕地質量相關保險產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修訂工作,加大破壞資源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和問責力度。
四是推進價值轉化。要推進減排固碳,探索綠色優質農產品生態價值實現路徑。發展生態服務產業,提高再生利用產品附加值。加快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新業態。
五是強化總結推介。要總結經驗模式,推介一批綠色生產技術裝備,總結一批推進路徑和典型模式,提煉一批長效機制,形成示范帶動作用。加強農民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理念引導與技能培訓。講好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故事,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